深夜值班室的电话铃声还在耳边回响,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就是这么真实又无奈。说实话,在这个岗位上待久了,谁没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碰撞的阵痛?侯卫东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基层工作者的共鸣,正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份被文件堆淹没却仍在挣扎的初心。记得去年走访贫困户时,有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是党的好干部”,那一刻,所有的加班加点都值得了。
在文山会海中寻找价值支点
现在的基层工作确实不好干,报表、考核、检查像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某县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乡镇干部平均每人每年要处理近500份文件。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办公室的小张愣是挤出时间,每周都去包联村里转一圈。他说:”不看实地,写出来的报告都是空话。”这种接地气的坚持,不就是最好的初心吗?
有时候我在想,保持初心不只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它可能体现在某个加班的深夜,你坚持把材料里的数据反复核对三遍;也可能是面对群众投诉时,多问一句”您还有什么困难”。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恰恰是初心最真实的模样。
守住内心那盏不灭的灯
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某位在乡镇干了30年的老所长,退休时办公桌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78本工作笔记。他说:”记下的不仅是工作,更是老百姓的期盼。”这种沉淀,不就是对初心最好的诠释?基层工作就像跑马拉松,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力。
现在不少年轻同事总抱怨”干多干少一个样”,但我觉得,正是要在这种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找到意义。比如整理档案时多留意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写材料时多思考政策落地的堵点。保持初心不是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把每件小事都做出温度。
说到底,基层公务员的初心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光亮虽小,却能照亮脚下的一方土地。当你在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后,看到他们脸上真挚的笑容时,就会明白:这份工作最珍贵的,从来就不是那些冷冰冰的考核指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