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小说(耽美/BL)的盛行,根本动力是庞大的女性读者群体的情感需求和消费能力。她们厌倦了传统套路,追求更平等、更苏爽、更纯粹(在她们视角里)的情感体验和视觉享受。网络平台和资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财富密码”,利用成熟的创作生态和强大的IP改编能力,将其推向极致,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和现象级潮流。 社会压力、对禁忌的好奇、以及爽文内核的普适性,也为其添柴加火。
- 老娘受够了!”——对传统玛丽苏的叛逆: 以前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傻白甜被N个男神抢的套路,妹子们早特么看吐了好吗!就跟天天让你吃红烧肉,再香也腻得慌。男男小说(咱俗称“耽美”或“BL”)一来,嚯!清一色带把的!甭管你是高冷学霸、痞帅校霸、腹黑王爷还是病娇魔尊,统统给我搞对象去!没有傻白甜女主当工具人,没有雌竞看得心累,没有“女人就该柔弱”的裹脚布思想。 妹子们看着俩势均力敌、智商在线的帅哥搞事业、斗心眼儿、顺便谈恋爱,那感觉,就跟大夏天灌了瓶冰阔落一样——透心凉,心飞扬!本质是女性对自身情感投射对象和叙事话语权的一次夺舍!
- “颜值即正义,双倍暴击懂不懂?”——纯粹的美色盛宴: 咱得承认,人类本质是LSP(划掉)…是审美动物!一个帅哥养眼,两个帅哥搞一起?那特么是双倍的快乐,几何级的视觉享受!妹子们看BL,就像咱看美女双胞胎贴贴(咳咳…比喻不太恰当,但意思你懂),赏心悦目啊!重点在于“美型”和“想象”,现实中找俩绝世帅哥搞基还让你围观?做梦比较快!小说/漫画/动漫提供了完美的YY温床。 各种人设排列组合,总有一款戳中你的XP(性癖),满足你对完美男性形象和理想关系的所有幻想。
- “代入感?不存在的!老娘是VIP包厢看戏!”——安全的距离,极致的苏爽: 看BG(男女恋)时,妹子们或多或少会把自己代入女主,心情跟着剧情七上八下,有时候还憋屈。但看BL?好家伙,直接上帝视角! 甭操心“我要是女主该选谁”,只管磕生磕死,大喊“按头小分队何在!”“给我往死里亲!” 这种“零代入压力”的围观模式,让享受更纯粹、更肆无忌惮。 看俩优质男为你(想象中的)情感牵肠挂肚、争风吃醋,甚至搞点“强制爱”、“追妻火葬场”,那酸爽,比老坛酸菜还带劲(当然,得是没脚踩过的那种)!本质是一种安全距离下的情感代偿和掌控感,现实里当孙子,小说里当“操控”男神感情的祖宗(脑补的),爽就完了!
- “平等的爱情,它不香吗?”——对理想关系的投射: 很多传统BG文,尤其古早的,总带着点男强女弱、性别刻板印象的味儿。但BL文里(特别是好的作品),俩男主在生理上是平等的(都是男的),这就天然削弱了某些基于性别的权力不对等预设(至少表面上是)。更容易写出势均力敌、并肩作战、灵魂共鸣的伴侣关系。妹子们向往这种更纯粹、更强调精神契合和共同成长的爱情模式,在BL里找到了更贴合的理想蓝图。简单说,就是“去爹味化”的理想爱情幻想。
2. 网络沃土+资本野狗:想不火都难!
- “同人圈:耽美的亲妈粉兼自来水厂”: 耽美最早就是从同人圈(给已有作品/角色创作衍生内容)火起来的。多少妹子是因为嗑了某部动漫、游戏、甚至真人CP(兄弟情?你懂的)的“男男向”同人,才一脚踏入耽美大坑的?同人圈提供了海量的创意、人设模板和最初的狂热粉丝,是耽美文化的孵化器和强力引擎。 产粮大大们用爱发电,生生把“冷圈”嗑成“热炕头”。
- “晋江等网站:耽美的大本营和黄埔军校”: 像晋江文学城这种女性向网站,早年靠耽美起家,积累了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它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耽美创作-签约-付费-IP孵化流水线。无数大神从这里诞生,无数爆款从这里走向世界(改编)。平台规则、榜单推荐、读者口味,都在不断塑造和强化耽美创作的方向。资本(网站)发现耽美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那还不玩了命地推? 就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
- “IP改编:耽改101,谁演谁升天”: 这是把耽美推向“盛行”巅峰的关键火箭!《镇魂》、《陈情令》、《山河令》… 哪一部不是现象级?资本看准了耽美IP自带的庞大、狂热且消费力强的女性粉丝基础。 把小说改成剧(当然要“兄弟情”一下),找俩颜值能打的帅哥主演,剧情不用太精妙,只要“氛围感”到位,CP感够强,妹子们就能把播放量、热搜、代言销量给你冲上天!演耽改成了小透明飞升顶流的捷径,“耽改101”不是白叫的。巨大的名利诱惑,让资本、平台、演员、作者都疯狂涌入,形成滚雪球效应。 你打开视频APP,首页没俩“双男主”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主流!
3. 社会夹缝里的野草:压力越大,YY越猛?
- “现实太苦,糖里找补”: 现在年轻人压力多大啊?房价、工作、内卷、催婚… 喘不过气。BL小说/剧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精神避风港和情感乌托邦。在这里,爱情可以超越世俗(性别、身份、甚至物种!),可以轰轰烈烈,可以至死不渝。看着书中人物为爱痴狂、克服万难,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现实情感匮乏和挫折的代偿性满足。就像加班到深夜,来块齁甜的巧克力,虽然知道不健康,但那一刻的快乐是真实的。
- “禁忌的诱惑:越不让搞,越想看搞”: 虽然社会在进步,但同性恋在主流语境下,尤其在某些地方,依然带着点“禁忌”、“边缘”的色彩。这种“禁忌感”本身,对部分读者(特别是寻求刺激的年轻群体)就构成了一种吸引力。 看BL,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安全距离内,体验一种“打破常规”、“挑战世俗”的快感。跟看恐怖片一个道理,越怕越想看。
- “多元化的微弱回声”: 尽管大部分流行耽美作品和真正的LGBTQ+平权关系不大(甚至可能扭曲),但它的盛行,客观上让“同性爱情”这个概念更频繁、更公开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对于推动(哪怕是很微小、很曲折的)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认知和讨论,可能有一丢丢作用。至少,让更多人知道,“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情感存在”。
4. 为啥咱“屌丝”也瞅着有点眼熟?
- “套路还是那个套路,换皮不换瓤!”: 老铁,别以为耽美有多高大上!扒开那层“男男恋爱”的皮,核心爽点跟你看的玄幻、兵王、赘婿文特么一毛一样! 龙傲天男主?换成了美强惨受/攻!打脸逆袭?必须有!扮猪吃虎?家常便饭!金手指?开得比谁都大!本质上还是“爽文”那一套,只不过把“收后宫美女”换成了“俘获男神芳心”(或者被俘获),把“称霸天下”换成了“携手巅峰”。 你看着眼熟就对了,套路永不过时,只是包装在变!
- “市场选择:妹子钱好赚,资本跪着舔”: 前面说了,女性是消费主力,尤其是为爱发电、为偶像买单这事儿上,战斗力爆表。资本是狗啊,哪儿有肉往哪儿奔。当市场数据明明白白显示“耽美=流量=金钱”时,它当然会疯狂生产耽美内容,挤压其他类型的空间。 这就造成了你感觉“遍地男男”的现象。不是别的类型没人写,是平台推得少,曝光低。就跟超市货架似的,最显眼位置肯定摆卖得最好的。
- “跟风与信息茧房:刷到啥就看啥”: 大数据推荐懂吧?你点开一个耽美文,或者相关八卦,好了,接下来APP就拼命给你推类似的,“猜你喜欢”全是男男。久而久之,你觉得全世界都在搞这个。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小说存在,只是你没刷到,或者平台没大力推到你眼前。 信息茧房让你产生了“盛行到离谱”的错觉。
回复 路人甲233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