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十年国产剧的巅峰之作,《庆余年》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这部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作品,从2019年首播至今仍在豆瓣保持着8.0的高分,第二季未播先火的现象更是罕见。我至今记得第一季播出时,朋友圈被”范闲斗诗”刷屏的盛况——那种全民追剧的狂热,已经很久没在国产剧市场出现过了。
这部剧最打动人的,是把一个看似俗套的”穿越者开挂”故事,拍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层次感。你既能看权谋戏里陈道明饰演的庆帝与众多老戏骨的巅峰对决,又能被郭麒麟承包的笑点逗得前仰后合。更难能可贵的是,编剧王倦把原著400多万字的庞杂内容,提炼成张弛有度的46集剧情,既保留了”朝堂戏的烧脑”和”江湖戏的热血”,又加入了让普通观众也能会心一笑的生活化处理。
教科书级的群像塑造
如果说《庆余年》有什么是其他改编剧学不来的,那一定是它对每个配角的极致刻画。庆帝的帝王心术、陈萍萍的深不可测、王启年的市侩与忠义,甚至范思辙这个原著里的边缘角色,都因为郭麒麟的演绎成了现象级梗王。数据显示,该剧播出期间配角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这种全民热议配角的盛况,在近年大男主剧中实属罕见。
特别要提的是吴刚饰演的陈萍萍,这个坐着轮椅的角色仅靠眼神和台词,就把监察院院长的狠辣与温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场戏是他听闻范闲遇刺时,手指在轮椅扶手上敲出的摩斯密码,这个原著没有的细节设计,让无数观众直呼”演技封神”。
权谋戏的新高度
相比其他古装剧动辄”降智”的朝堂斗争,《庆余年》的权谋戏堪称业界良心。牛栏街刺杀案贯穿两季的伏笔,庆帝与长公主若即若离的关系,范建与陈萍萍的表面不合…这些错综复杂的线索编织成一张大网,需要观众带着脑子才能看懂。有观众统计,剧中重要伏笔多达37处,这种尊重观众智商的创作态度,在当前注水剧横行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记得第二季预告片放出时,庆帝那句”朕要看看,这天底下,到底还有多少人想杀朕”的台词,直接引爆全网解读热潮。这种让观众自发分析台词隐喻的观剧体验,上一次出现可能还要追溯到《琅琊榜》。
难以复制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庆余年》的成功难以复制?首先是用顶级电影班底拍电视剧——导演孙皓此前作品多是电影,给剧集带来了罕见的镜头质感;其次是选角的精准度,张若昀与范闲的适配度,甚至让原著粉都感叹”比书里写的还像”;最重要的是制作方舍得在剧本上下功夫,光第一季就打磨了三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在如今追求快钱的市场里实在太稀缺了。
现在回头看,《庆余年》可能开启了一个新的创作范式:它证明了男频IP可以不靠”龙傲天”式爽感取胜,而是用扎实的剧作和丰满的人物打动观众。虽然第二季能否延续传奇还是未知数,但至少第一季已经留下了足够多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瞬间——比如那场注定载入国产剧史册的”斗酒诗百篇”,不就是对这部剧最好的隐喻吗?
回复 深海程序员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