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看到网上有人diss”看赘婿文的都是学渣或丑八怪”这种论调,我就特别想笑。这种刻板印象跟”玩游戏的肯定不务正业”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经常混迹各大网文平台的老书虫,我发现赘婿文的读者群体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就拿我认识的一个读者群来说,里面既有985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年薪百万的金融精英,甚至还有几个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仔细想想,这种偏见可能源于两个误区:一是把”代入感”简单理解为现实缺失,二是低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趣味。确实,赘婿文中”逆袭打脸”的爽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挫折,但据我观察,很多高学历读者恰恰是把这类小说当作调剂生活的”减压神器”。
某知名网文平台去年发布的数据就很有意思:赘婿类作品的读者中,本科学历占比高达42%,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用户超过三分之一。更意外的是,这类作品的付费率常年位居平台前三,说明读者不仅在看,还愿意为之买单。
读者到底在消费什么?
与其说读者在追求”丑小鸭变天鹅”的幻想,不如说他们享受的是那种”扮猪吃老虎”的戏剧张力。就像我们明知道超级英雄电影里的情节不可能发生,但还是会被吸引一样。我认识的一个资深编辑说过:”赘婿文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角色扮演游戏,读者既是观众又是参与者。”
特别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赘婿文都在往”轻喜剧”方向发展。作者们会加入大量职场梗、网络热梗,甚至还会玩一些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梗。没有点知识储备的读者,可能连笑点都get不到。这哪里是”学渣”能完全欣赏的?
审美偏好≠个人条件
说到底,用阅读偏好来评判一个人的学识或外貌,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事。记得有次线下书友会,来了个穿着时尚的姑娘,聊起来才知道她是常春藤毕业的投行精英,但她坦言就爱看赘婿文”降智打击”的爽感。用她的话说:”白天在会议室勾心斗角已经够累了,晚上就想看些不用动脑子的快乐。”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有人说”看赘婿文的都是loser”,不妨笑笑就好。毕竟,能在忙碌生活中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式,不就是种难得的智慧吗?再说了,谁规定精英人士就不能有点”恶趣味”呢?
回复 墨染流年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