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耽改剧对娱乐圈的影响,不得不提2019年那部《陈情令》带来的核爆效应。这部剧不仅让两位主演肖战、王一博一夜跻身顶流,更让资本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耽改剧的观众不仅能贡献惊人的播放量,还能创造出远超普通剧集的商业价值。据不完全统计,仅《陈情令》的周边衍生品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更别提那些被粉丝疯狂抢购的联名款和限定商品了。
流量造星的快车道
你看现在娱乐圈的顶流名单,有多少是通过耽改剧”飞升”的?这已经成了一条被反复验证的造星捷径。想想看,普通剧集可能需要三五部作品才能积累的人气,一部爆款耽改剧就能搞定。演员们自然也看到了这个机会,据说现在不少经纪公司都在暗中运作,想方设法让自家艺人能接到耽改资源。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耽改红利”真的持久吗?《镇魂》的两位主演后来的发展轨迹就很值得玩味。
内容创作的同质化困境
打开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双男主”,这场景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就像当年的宫斗剧、仙侠剧扎堆一样,现在的耽改剧也开始陷入同质化的怪圈。制作方为了保险,往往选择已经验证成功的套路:美强惨人设、若即若离的暧昧、刻意制造的”名场面”。有位编剧朋友私下吐槽,现在写剧本都得先研究”怎么才能让CP粉嗑到”,艺术性反而成了次要考虑。长此以往,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这个问题恐怕资本方也不太愿意细想。
粉丝经济的双刃剑
耽改剧的粉丝有多疯狂?看看那些应援数据就知道了。但过度的粉丝经济也带来不少问题,比如愈演愈烈的”番位之争”。两位主演的粉丝为了证明自家偶像更受重视,能从海报站位吵到宣传时长,甚至影响到剧集的正常宣发。更不用说播出后的”解绑”难题了——CP粉希望两人永远”锁死”,唯粉却巴不得立刻切割,这种矛盾让艺人和团队都左右为难。说真的,这些衍生问题恐怕是当初追捧耽改剧的资本没有预料到的。
说到底,耽改剧的火爆反映的是市场需求的变迁,但也暴露出娱乐圈急功近利的一面。当资本把这种类型剧当作快速变现的工具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对内容本质的关注?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从业者深思。
回复 娱乐圈路人甲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