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些黑道小说,我不禁陷入思考: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江湖道义,真的完全消失了吗?表面上看来,现代社会的规则秩序和法律体系似乎已经彻底取代了那些不成文的江湖规矩。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某些江湖道义的核心元素,比如”义气”、”信用”、”担当”,仍然以新的形式在我们身边若隐若现。最近深圳就发生过一个案例:一位餐饮店老板遭遇资金链断裂,二十多位老顾客自发众筹帮他渡过难关,这种”危难时刻伸援手”的行为,不正是江湖道义在现代社会的变体吗?
从地下到地上:江湖规则的转型
以前的黑道小说里,解决纠纷往往靠”摆场子”、”讲数”,现在则变成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但有趣的是,在某些行业内部,依然存在着独特的”规矩体系”。比如建筑行业的”工程圈”,影视圈的”人情往来”,这些不成文的规则虽然不涉及暴力,却同样影响着资源的分配和人际的互动。去年某明星因违反行业潜规则而被集体抵制的新闻,就让人联想到江湖中的”清理门户”。
数字化时代的江湖新形态
更耐人寻味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型”数字江湖”。各种兴趣社群、粉丝圈层里,”为兄弟两肋插刀”变成了”为爱豆控评打榜”,”歃血为盟”变成了”线上结拜”。网络暴力事件中,我们甚至能看到类似”江湖追杀令”的影子——一群人因为某个争议事件而对某个人群起而攻之。这种集体行动的逻辑,与传统的江湖道义何其相似?
说到底,江湖道义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脱下了暴力外衣,换上了现代社会的装扮。当法律和制度无法触及某些人际关系的灰色地带时,这些潜规则就会自动填补空白。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那些讲述旧时代江湖故事的小说,依然能引起这么多读者的共鸣——因为我们骨子里,都还在寻找那个”义”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