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提升与物化的边界?

·

最近重读《蜜汁樱桃》,突然意识到小说中描绘的那种”自我提升陷阱”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很多女性朋友都跟我抱怨过,明明是在追求自我成长,却不知不觉变成了”精致包装”——瑜伽课是为了发朋友圈,读书会变成了社交展演,甚至连喝杯咖啡都要考虑”人设”是否匹配。这种微妙的物化过程往往披着”变优秀”的外衣,让人很难察觉哪里不对劲。

当”更好的自己”变成橱窗里的商品

有个做婚恋咨询的朋友告诉我,现在80%的来访女性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我要怎么提升自己的婚恋价值?”这个词本身就够讽刺的——什么时候开始,人的价值需要用婚恋市场来定义了?更可怕的是,市面上充斥着”三招让优质男为你倾倒”这类课程,把女性特质拆解成可量化的指标,活生生把人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我认识一个90后姑娘,她坚持每天5点起床化妆,就为了保持”素颜也很美”的人设。有次凌晨突发高烧,她第一反应居然是”今天没法拍照更新社交账号了”。这种自我异化已经深入骨髓,连生病都要先考虑市场价值。

被资本绑架的女性成长叙事

某知名女性社区做过调查,平台上63%的”自律打卡”最终都导向消费——要么是推荐护肤品,要么是带货运动装备。资本很聪明,它们把物化包装成”宠爱自己”,把消费主义美化成”生活仪式感”。就像《蜜汁樱桃》里那个荒诞场景:女主角在镜子前练习微笑弧度时,其实是在把自己训练成标准化的商品。

我特别认同心理学家吉登斯的观点:真正的自我提升应该指向”存在性幸福”,而不是”比较性幸福”。但现实中,我们太多时候都在为别人的眼光买单。有个数据很扎心:女性在社交媒体上每多关注1个”完美榜样”,自我认同感就会下降7%。

在物化浪潮中保持清醒

其实辨别标准很简单:你做这件事时,是享受过程本身,还是在意别人怎么看?就像《蜜汁樱桃》结尾那个心酸的细节——当男女主角连吃饭都要计算卡路里时,他们早就忘记了食物原本的滋味。

最近看到个温暖的故事:有位博主放弃了百万粉的”精致生活”账号,改拍自己素颜逛菜市场的日常。她说:”我终于不用为了拍照而生活,而是为了生活而拍照。”这种转变,或许就是对抗物化最好的方式。

说到底,女性自我提升的边界在于:我们是在雕琢生命,还是在雕刻商品?下次当你又要为某个”人设”买单时,不妨摸摸胸口——那里跳动的,应该是一颗鲜活的心,而不是贴着价签的商品。

Comments

《 “女性自我提升与物化的边界?” 》 有 15 条评论

  1. 棠梨煎雪 的头像
    棠梨煎雪

    我闺蜜也是,每次约会前要花三小时化妆,说不精致就没人要,这算不算自我物化?

  2. 纳米医生 的头像
    纳米医生

    终于有人说这个了!现在社交媒体搞得人好累,喝杯奶茶都要想文案 🤯

  3. 啦啦啦 的头像
    啦啦啦

    那个90后姑娘的例子太真实了,我发烧39度还坚持化妆去上班,现在想想真傻

  4. 应龙翼 的头像
    应龙翼

    资本最会洗脑了,把买买买包装成’爱自己’,结果钱包空了心也空了

  5. 荒野游侠 的头像
    荒野游侠

    说得好!自我提升应该是为了自己开心,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6. 小暑荷香 的头像
    小暑荷香

    看完想卸载小红书了,每天刷那些’完美生活’搞得我特别焦虑

  7. 古桥流水 的头像
    古桥流水

    我健身三年,从为了拍照到现在真心享受运动,这个转变过程特别治愈

  8. 红香圃人 的头像
    红香圃人

    婚恋价值这个词听着就恶心,人又不是商品,干嘛要论斤称两的?

  9. 杨戬劈山 的头像
    杨戬劈山

    昨天刚报了个’优雅女性必修课’,看完文章想退费了…

  10. 九尾惑心 的头像
    九尾惑心

    那个放弃百万粉的博主好勇敢,我也想这样但怕被说’堕落’😔

  11. NoodleNest 的头像
    NoodleNest

    强烈推荐大家试试’数字断舍离’,关掉朋友圈一周,整个人都轻松了

回复 应龙翼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