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看到有人讨论”武侠已死”我就想笑。这种论调从我上初中那会儿就开始了,结果呢?金古梁温的经典照样被翻拍,网络武侠照样层出不穷。去年《雪中悍刀行》电视剧热播那会儿,我朋友圈里多少人熬夜追剧?武侠不是死了,而是长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像我们吃饭用筷子一样自然。
武侠满足了我们对”侠义精神”的永恒向往
想想看,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多憋屈啊!996压得喘不过气,遇到不公只能忍气吞声。但武侠世界不一样,那里讲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金庸先生说过:”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的童话。”这话太精辟了!我们向往的不就是这种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潇洒人生吗?
就拿最近大火的《赘婿》来说,为什么这么火?不就是因为宁毅这个角色活成了我们想而不敢的样子吗?现实中受气的小职员,在小说里可以怼天怼地怼权贵,这种代入感简直爽到飞起。
不断创新让武侠焕发新生
现在的武侠小说早就不是老一套了。你看《缺月梧桐》把江湖写成职场,《昆仑》加入理工元素,《将夜》玩起了哲学思考。去年某文学网站的数据显示,武侠分类的新书数量同比增长了23%,其中70%都加入了穿越、系统等新元素。这说明什么?武侠在进化啊!
我特别佩服像烽火戏诸侯这样的作者,能把传统武侠写出新花样。《雪中悍刀行》里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装逼桥段,不正是抓住了年轻人的high点吗?还有《死人经》那样的暗黑武侠,直接把”侠”字解构得淋漓尽致。
武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这些年国潮兴起,武侠也跟着翻红了。去年某视频平台的武侠剧播放量同比暴涨45%,弹幕里全是”这才是中国味道”。在全球化的今天,武侠反而成了我们的文化名片。Netflix买《剑来》版权的时候,老外编辑评价说:”这是东方版的《权力的游戏》,但更有哲学深度。”
说到底,武侠能火这么久,就是因为它讲的是中国人的故事,用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你看看《英雄志》里那些关于家国天下的思考,或者《杯雪》中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哪个不是浸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所以啊,别再说武侠过时了。只要中国人还在,武侠就永远有市场。只不过它可能会换件新衣服,用新的方式讲故事。毕竟,谁心里还没住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呢?
回复 熬夜追番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