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说排名来一个

·

说起官场小说,就像打开了中国社会的一扇隐秘窗户。王跃文的《国画》当年第一次把”潜规则”这个词带进大众视野时,多少公务员在办公室里偷偷传阅,既觉得扎心又忍不住对号入座。我记得有基层朋友说,看完《侯卫东官场笔记》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递上去的报告总是石沉大海——原来缺了那关键的”意思意思”。这些小说最魔幻的地方在于,明明是虚构文学,读起来却比纪实报道还要真实三分。

那些让人脊背发凉的”教科书级”描写

《二号首长》里省委大秘书调整领导座次的细节,简直能当职场生存指南。有个在机关工作的读者告诉我,他们处长特意在部门会上念了一段书中关于”领导茶杯摆放艺术”的描写——谁能想到一个茶杯的位置竟然能传递这么多政治信号?而《中县干部》里统计出的”21个政治家族”,更是把县城里心照不宣的裙带关系变成了白纸黑字的数据,难怪当初这篇论文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从清流到浊浪的知识分子困境

重读《沧浪之水》时,池大为从坚持”士可杀不可辱”到最后熟练运用”猪人理论”的转变,总让我想起身边那些渐渐”成熟”起来的师兄。有个在高校任职的教授曾苦笑说,现在的青年教师个个都是”未出场的池大为”,嘴上骂着书里的情节,手上做的却是同样的事。最讽刺的是,这些小说里2000年描写的”研究研究”、”原则上不同意”等官场黑话,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会议室里生生不息。

不得不承认,这些官场小说构建了一套独特的”中国式处世哲学”。有读者在《人民的名义》豆瓣短评里写道:”看着侯亮平正气凛然的样子,突然理解为什么祁同伟会说’我要胜天半子’——这大概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最残忍的对照。”或许正因为太过真实,现在书店里已经很难找到当年那种赤裸裸写官场的小说,取而代之的是打着”职场励志”幌子的变体。但那些经典作品里描绘的权力逻辑与人性质地,依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持续生效着。

Comments

《 “官场小说排名来一个” 》 有 8 条评论

  1. 浪里白条 的头像
    浪里白条

    侯卫东那本太真实了,刚入职的时候领导桌上就放着这本

  2. 爱吃瓜的喵 的头像
    爱吃瓜的喵

    看完《中县干部》才知道原来县城里关系这么复杂…

  3. 漂泊的云 的头像
    漂泊的云

    《二号首长》里茶杯那段简直绝了,我们单位现在还有人研究这个

  4. 阳光正好 的头像
    阳光正好

    侯亮平和祁同伟的对比太深刻了,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坚持初心呢?

  5. 青衫客 的头像
    青衫客

    这些官场小说读起来就像是职场生存指南,虽然有点黑暗但很实用

回复 青衫客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